※ 神童出身的他,從小就被他父親帶著四出公開演出賺錢,7歲就考上巴黎音樂院,但是因為年紀太小無法註冊入學。據說,他12歲的時候有次看到街邊藝人帶著一隻猴子在表演,而那隻猴子穿著的軍官禮服與他沒兩樣,他大受打擊,決定離家出走,他混上了客輪,在輪船上彈鋼琴賺錢,手心朝上的表演彈琴….,到過古巴、布宜諾斯艾利斯、倫敦、利物浦,16歲的時候才開始收心打算好好找大師學鋼琴...
※ 就算出了一個Pablo de Sarasate,而他也寫作了不少關於西班牙的音樂,但是西班牙仍然需要一個天才作曲家,這樣才能夠完成建立起民族樂派的理想,這個人就是傳奇性的鋼琴家、作曲家阿爾班尼士 (Isaac Albéniz, 1860.5.29 - 1909.5.18)。活得多采多姿的阿爾班尼士在23歲碰到了民族音樂學者、作曲家Felip Pedrell Sabaté (1841.2.19-1922.8.19),Pedrell一直鼓勵年輕作家們,用民間音樂作為素材來源創作自己的音樂,阿爾班尼士從此開始走上融合西班牙民歌與歐洲古典音樂之途,在古典音樂史上為西班牙開啟了輝煌的一頁。
※ 阿爾班尼士的曲子又與或是Moritz Moszkowski之流的有什麼差異呢?當時的西班牙人對他的音樂又會買帳嗎?「削足適屢」或是「生吞活剝」難道就該是德奧、義大利、法國之外那些邊緣民族的生存路徑嗎? 即便是時至今日也仍然必須如此嗎?借用並轉化在地民歌,為強化其指事性而發展相對應的新和聲與新結構,運用這些獨特的音樂來歌詠祖國的人文與美景;愛國愛鄉者的熱情與寂寞!一起來聽聽阿爾班尼士鍵盤裡獨特的西班牙之美!

西班牙作曲家兼鋼琴家阿爾班尼士以西班牙節奏、簡單旋律和半音裝飾,力求在其音樂中體現西班牙的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