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7 貝多芬心目中的「英雄」

葉綠娜「談」鋼琴

預計下架時間:---無


簡介

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,中期包括了作品第二十六號到作品第九十號的奏鳴曲,從早期作品對於古典結構的摸索,到中期作品貝多芬已達到了寫作古典奏鳴曲式之巔峰,心靈強烈起伏,充滿了創新與澎湃感情!
作品第二十六號的降A大調奏鳴曲為蕭邦第二號奏鳴曲的原始範例,第二樂章有著典型的機械式三拍子,相同的手法也出現於稍晚創作的第三號交響曲「英雄」的詼諧曲樂章;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樂章標示了「英雄之死」,貝多芬在此以不具名的的方式,展現出對於拿破崙的失望。

葉綠娜 貝多芬

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

單集收錄

00

:

00

:

00

00

:

00

:

00

創作背景


這是比較少見,及未被美化的貝多芬!

西元1800年世紀交替之際,歐洲社會面臨了快速的轉變,並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,「自由、和平、博愛」的思潮逐漸散播,舊有的封建主義相繼崩解,中產階級的地位逐漸升高。「改變」,成了新時代最重要的變化。 

對貝多芬來說,這段時間也是他創作的轉變時期。此刻的他正是三十而立之年,準備發表「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」、「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」等大型管弦樂作品,年輕氣盛加上自由思潮的感染,許多作品都流露出積極、突破框架的企圖心。例如「第十二號鋼琴奏鳴曲」以及「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」就是典型的例子。 

在「第十二號鋼琴奏鳴曲」中,貝多芬運用了變奏曲、詼諧曲、葬禮進行曲與輪旋曲等曲式,構築了一個四樂章的奏鳴曲,不僅沒有運用到傳統的奏鳴曲式,還安插了當時相當有名的「葬禮進行曲」,顯示了他對音樂的創新。四個樂章中,又以「葬禮進行曲」最特別,因為當時一位作曲家在他的歌劇中運用了「葬禮進行曲」,獲得相當好的效果,也刺激了貝多芬在創作上的靈感,因此在這首奏鳴曲中運用了這種曲式,三年後的第三號交響曲「英雄」,更擴大了這樣的想法。 

到了西元1802年,創作力旺盛的貝多芬又出版了一組鋼琴奏鳴曲,即「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」以及大家所熟悉的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「月光」,發行時以作品編號27並且附上標題「幻想曲風格的奏鳴曲」推出,從副標題中明白告知了作品的個性。兩首作品都不是以古典的奏鳴曲「快-慢-快」三個樂章為架構,同時,在這兩首奏鳴曲中,沒有一個樂章是「奏鳴曲式」。從樂曲的形式,能夠看到貝多芬逐漸從古典框架中突破過去的軌跡,也為後來的作品奠定厚實的基礎。

【樂曲架構】

降A大調第十二號鋼琴奏鳴曲,作品26
Piano Sonata No. 12 in A flat major, Op. 26

第一樂章 行板(Andante),變奏曲式

第一樂章以三拍子的主題展開,甜美、如夢似幻的氣氛讓樂章變得十分清新。緊接著進入變奏段落,第一變奏以優美的主題動機展開;第二變奏則將主題移到左手低音部,展現截然不同的對比效果;第三變奏由原本的大調轉為小調,右手以切分音演奏主題,展現出強烈的個性;第四變奏中,改以詼諧曲的性格,展現活潑、快樂的個性;最後的第五變奏,在洋溢著冥想的氣氛中,結束樂章。 

第二樂章 很快的快板(Allegro molto),詼諧曲

貝多芬在第二樂章運用了詼諧曲,增加前後樂章間的對比,主題以降E大調展開,反覆伴隨八分音符快速音群為樂章的個性增加了許多戲劇性。中段的部分,則是以八小節的主題為發展,展現樂章的不同個性。短促的發展後,主題再現,倉卒、快速地完成詼諧曲。 

第三樂章 葬禮進行曲(Marcia Funebre)

本樂章分為兩個段落,第一段是以附點節奏的主題開始,沉重的氣氛宛若是葬禮上抬棺人的腳步,一步、一步地往前走。到了中段,音樂的力度轉為強烈,據說這是在表現葬禮上銅管樂器演奏的旋律。貝多芬曾經以「追悼一位英雄的葬禮進行曲」為標題,為這個樂章下註解。雖然後人並不知道,「英雄」指的是哪一位特定人物,但是從後來的「英雄」交響曲中,所透露的訊息,交叉比對後,可發現其中的趣味性。 

第四樂章 快板(Allegro) 輪旋曲

輕快爽朗的輪旋曲,第一主題以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向前奔馳,以複音對位的方式為主題增添許多不同的變化與可能。進入第二主題後,旋律開始以斷奏的方式進行,而左手的伴奏音型則是由主題轉化而來。以C小調呈現的第三主題,則是由第一主題變化而來。尾奏在持續低音上持續遞減音量,在下形樂句中結束樂曲。 

 


降E大調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,作品27之1
Piano Sonata No. 13 in E flat major, Op. 27/1

 第一樂章 行板-快板-行板(Andante-Allegro-Andante)

本樂章的主題十分單純,在左手纖細的伴奏下由右手呈現,與貝多芬以往給人的印象「陽剛」、「俐落」有著相當大的差距。主題反覆一次後進入中段,樂曲轉為激昂而有活力,與恬靜的第一主題產生極大的對比。 
 

第二樂章 活潑的甚快板(Allegro molto e vivace)

雖然第二樂章貝多芬並沒有明白地指出,是哪一種曲式,但是從樂曲的表現方式來看,可以看出的詼諧曲的風格。主題的素材以上行與下行音階交錯運用,搭配左手重音在突如其來的出現,展現有趣、幽默的趣味。到了中段,自始至終都以斷奏的方式呈現主題,整個樂章富有相當豐富、變化的性格,呈現一種獨特的焦躁氣氛。簡短的尾奏,以強奏方式直接進入下一個樂章,而且不間斷。 

第三樂章 充滿感情的慢板(Adagio con espressione)-活潑的快板(Allegro vivace)

第三樂章可分為兩個段落,在第一個段落中,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深邃且具有吸引力的抒情詩。先是由穩重的主題展開,夾著一個巨大起伏的中間樂段後,接續而來的是一段如同天外飛來一筆的裝飾奏。 慢板結束後,緊接著是活潑、愉快的輪旋曲,兩個段落間有著十分鮮明而不同的個性,在這裡主題以八度音程的跳躍方式,展現不同的活潑個性。

第二主題的呈現,則是運用十六分音符,以快速的節奏產生鮮明的對比。經過強而有力的發展過後,在尾奏時導出慢板的主題,再度將樂曲轉化為冥想的氛圍,經過裝飾樂段之後再變為急板,在華麗的樂音中推至高潮結束。 

 


【影響】
這段期間,貝多芬開始嘗試用不同形式創作,除了第一次以「葬禮進行曲」極度緩慢的速度表現,同時也嘗試以「完全不用奏鳴曲式」的方式創作奏鳴曲,這些大膽的實驗,都預告了後來的貝多芬,不斷顛覆自我,不拘形式的創新。

?>

請先登入會員

加入音樂庫

加入音樂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