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35年,阿班‧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 “寫在記憶中 - 紀念天使”為悼念艾瑪·馬勒 (Alma Mahler)和沃爾特·格羅皮烏斯 (Walter Gropius) 的女兒─曼農·格羅皮烏斯 (Manon Gropius)所作。
※ 奧地利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勒(Gustav Mahler, 1860.7.7-1911.5.18)、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(Walter Gropius, 1883.5.18-1969.7.5)、奧地利藝術家、詩人柯克西卡(Oskar Kokoschka, 1886.31.-1980.2.22)都可算是繆斯女神艾瑪(1879.8.31-1964.12.11)一生中所蒐集到的重要獎盃,然而在生兒育女方面,她最自豪的並不是她跟馬勒所生的一雙女兒,而是她在37歲時和第二任丈夫所生的女兒生下的曼農‧格羅皮烏斯(Manon Gropius, 1916.10.15-1935.4.22)。
※ 艾瑪對於猶太人的長相身材性格,有著諸多微詞-「誰是猶太人,這我說了算!」馬勒的次女Anna Mahler (1904.6.15-1988.6.3)始終不討母親的喜歡,長相被母親批評說是「有其父,必有其女」,感覺自己一直被母親忽略冷落。艾瑪經常與友人談話之間,誇讚曼農的美貌與純粹雅利安血統,她給曼農接受的是開放不設限舉的教育,這也引得他人覺得曼農舉止言行出格,她的偏見與尖刻言語,也讓艾瑪被世人視為「帶有惡意的繆斯女神。」
※ 1934年夏天去渡假時,曼農感染了脊髓灰質炎病毒,使得她全身癱瘓,後來雖局部復原,但是後來因為進行X光熱療,反而造成因白血病去世。為了紀念她,與艾瑪和她第三任丈夫Franz Werfel(1890.9.10-1945.8.26)熟識且往來頻繁的作曲家Alban Berg (1885.2.9-1935.12.24),決定將他正在寫作的小提琴協奏曲題獻給Manon,在題辭上寫著「紀念一位天使」,他本人在當年的年底因背後長癤,導致血液中毒去世。
※ 至此,艾瑪又多收集了一個藝術獎盃,後來就是Werfel極為成功的幾部小說(Verdi. Novel of the Opera, 1924;The Forty Days of Musa Dagh, 1933),最後就是回到本系列開頭的Erich Korngold的《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,作品35》。且不論她一生中收穫無數的讚美與諸多貶抑,也不論她是否還維持著年輕時的美貌,光光是身為「四門藝術的寡婦」,也會是史上最佳的八卦。我相信若是一個女人,能夠吸引那麼多藝術天才,並催生了諸多藝術傑作,她定當是引領眾人仰望上界的「美麗」繆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