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羅斯芭蕾舞團 (Ballets Russes) Part 7,Season 1910

Music Insights (20)

預計下架時間:---無


簡介

從音樂作品內藏的元素,向外照見古往今來大千世界諸般情境。
在不同世代、不同文化的音樂裡,承載了多少觀點與感受的異同?
集合並列音樂作品、詮釋錄音,從音樂出發以探索世界的點點滴滴...

立即典藏

00

:

00

:

00

00

:

00

:

00

節目大綱


1841年法國巴黎首演的《吉賽爾》,而主角是著名的義大利芭蕾舞者卡洛塔·格里希(Carlotta Grisi, 1819~1899),《吉賽爾》被譽為浪漫主義芭蕾的巔峰之作,其故事靈感來自於海涅的詩歌,以及一段關於斯拉夫傳說中「薇莉」女鬼的故事。

安東.多林 (Sir Anton Dolin, 1904.7.27-1983.11.25, 1921年加入 Ballets-Russes, 1924年升任首席舞者 )曾說:

「我想不出有比《吉賽兒》更完美的芭蕾舞劇了。這部芭蕾已有將近150年的歷史,而我們至今仍會為這個故事的甜美與哀傷而落淚—這是一部關於愛與激情的激烈小說,一個無辜被背叛並誤入歧途的明亮靈魂的故事。」

1841年6月28日,芭蕾舞劇《吉賽兒》在巴黎歌劇院Salle Le Peletier首演,由Adolphe Charles Adam 作曲,Jules Henrri Vernoy de Saint-Georges與Theophile Gautier 寫作劇本,Jean Coralli與Jules Perrot編舞,由著名的浪漫派四大天后之一-Carlotta Grisi (當天是她22歲生日)飾Giselle,Lucien Petipa (26歲,Marius Petipa的哥哥)飾Albrecht,Adèle Dumilátre(1821.6.30 -1909.5.4)(20歲)飾Myrtha,M.Simon飾Hilarion,觀眾與舞評皆反應熱烈,然而1865年之後,巴黎歌劇院就沒有再演出過《吉賽兒》,法國芭蕾舞史上最完美精彩的舞劇就此從巴黎的舞台上消失。

然而隨著Marius Petipa在1871年3月12日正式被任命為Imperial Mariinsky Theatre的「首席芭蕾大師」,正式展開長達三十多年的「芭蕾帝國時代」,他任內前前後後將這齣與他有著淵源的芭蕾舞劇賦予4次新製作與新編舞,逐漸的將這齣法國芭蕾舞劇變成了俄國人的芭蕾。

1910年6月18日,Serge Diaghilev(1872.3.31-1929.8.19)在第二季的Ballets-Russes演出中,將《吉賽兒》帶往巴黎歌劇院,編舞由Mikhail Fokine根據原作改編,Tamara Karsavina (1885.3.9-1978.5.26)(25歲) 飾Giselle,Vaslav Nijinsky (1889/90.3.27- 1950.4.8) (21/20歲)飾Albrecht。

在這兩位當時數一數二舞者的演繹下,演出當然極為精彩,可是法國人的反應當然平平,覺得他們什麼沒看過,反正這也是我們過去的舞劇,所有的目光皆投向當年首演的《火鳥》,因為那音樂、佈景、服裝、故事…真的很東方、很異國、很異教…「超級俄國」-當然這是「供出口使用的俄國」。

這是該劇在法國消失了45年後首次復演,拯救了《吉賽兒》免於在西方消失湮沒的命運。Serge Diaghileff對於藝術界的貢獻,真的不是只在於發掘了Stravinsky而已,更重要的是,他使得芭蕾舞再度成為廣受眾人注目的表演藝術之一,也開創了許許多多作曲家日後創作芭蕾舞音樂的珍貴機會。

播出曲目


Adolphe Charles Adam: Giselle

Act 1 - No. 3, Loys seul Entree de Giselle
Act 1 - Pas de seul. Variation de Giselle
Act 2 - No. 10, Apparition de Myrthe et evocation magique.
Act 2 - No. 11, Apparition de Giselle
Act 2 - No. 13, Entree de Loys et Wilfrede
Act 2 - No. 14, Entree dHilarion, scene et fugue des Wilis
Act 2 - No. 15, Grand pas de deux
a. Adage. Andante
b. Variation de Loys
c. Variation de Giselle. Andante
Act 2 - No. 16, Finale

Conductoe: Herbert von Karajan, Wiener Philharmoniker

【主持人 陳樹熙】


【主持人 陳樹熙】

作曲家、指揮家、資深音樂人
前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
台北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

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,國立維也納音樂學院指揮文憑和作曲文憑畢業,在指揮、作曲、著作、翻譯、教學、藝術行政、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製作各領域,皆有相當的知名度與活動力。曾經先後擔任過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(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)助理指揮,臺灣省立交響樂團(現在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)副指揮、副團長,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,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、團長,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。

曾經跟隨游昌發、Francis Burt 教授學習作曲,隨蕭滋及Karl Östereicher 教授學習指揮;歷年來曾經先後獲得過「齊爾品作曲比賽」首獎(1985),臺灣省交響樂團第二屆徵曲比賽第二獎(1993),以及多次文建會的年度甄選獎,作品經常在國內外演出。在指揮方面,也曾經擔任東吳大學管絃樂團、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、屏東縣青少年管絃樂團的指揮,並且曾經客席指揮過山東交響樂團、日本仙台愛樂交響樂團、深圳交響樂團、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、河北省交響樂團、俄國Voronehz愛樂管絃樂團等樂團。

作品常在國內外演出,芭蕾舞劇《傾城之戀》(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委託)、《六堆即景》、《八音協奏曲》、《布農傳奇》、《雲豹之歌》、《桐花組曲》、《山歌》、古琴協奏曲《琅琊行》等;國樂合奏曲《眾神出巡》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出,並錄音由SONY發行並多次帶往該團美國及中國巡演,《龍鳳呈祥》(2016)由國家交響樂團錄音發行,馬來西亞愛樂也曾演出。曾擔任表演藝術雜誌專欄作家,著有《音樂欣賞》等書,翻譯文章見於《西洋音樂百科全書》(台灣麥克出版)等書。

?>

請先登入會員

加入音樂庫

加入音樂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