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,遇「水」,則「發」?

史麥塔納

預計下架時間:---無


簡介

史麥塔納(Bedrich Smetana, 1824~1885),捷克作曲家,早年以擅長演奏蕭邦作品而崛起樂壇。西元1850年出任奧王斐迪南一世的管弦樂隊隊長,1856年轉往瑞典擔任當地愛樂協會指揮,並在作曲家李斯特的影響下,潛心交響詩的寫作。1860年歸國後積極投入捷克國民音樂之創作,對捷克音樂的現代化功不可沒,被譽為「捷克國民音樂之父」。
史麥塔納也曾籌建布拉格劇院、創辦音樂學校,捷克知名作曲家德弗札克即為其門生。史麥塔納在1874年後因耳聾而潛心作曲,代表作品包括連篇交響詩「我的祖國」、歌劇「被出賣的新娘」與第一號弦樂四重奏「我的一生」。逝世後因深受捷克人民愛戴,故在史麥塔納每年忌日(5月12日),捷克首都布拉格都會舉行「布拉格之春」的音樂節,並以他的交響詩作品「莫爾道河」為開幕音樂,相沿迄今。

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

單集收錄

Music People,People love music!


人與河流的關係到底有多密切?

在人類歷史中,著名的古老文明大都源自世界知名的大河,包括尼羅河流域的埃及、兩河流域的巴比倫、黃河流域的中國以及恆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印度,通稱為「大河文明」,大河文化造就一個民族的文明;某些國度中,河流更成為民族主義的象徵,在文學、音樂裡都能發現,例如小約翰.史特勞斯的「美麗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」、史麥塔納的連篇交響詩「我的祖國」、葛羅菲的「密西西比組曲」,對日抗戰時期的中國,也以「黃河」來作為凝聚民族向心力的象徵,而誕生了「黃河」大合唱、黃河鋼琴協奏曲。

有趣的是,相對於「大河文明」,「海洋文明」是另一種不同的文明型態,而民主制度多發源於海洋文明,專制體制則多發源於大河文明,您是否想過箇中原因?莫非應證了中國人所說的「海納百川」?

?>

請先登入會員

加入音樂庫

加入音樂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