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魯克納的交響曲,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樂譜版本呢?

布魯克納

預計下架時間:---無


簡介

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(Anton Bruckner, 1824~1896),出生於林茲,從小便展現了豐富的音樂才華,尤其在管風琴演奏方面,十歲時已經在禮拜堂擔任管風琴手。之後,布魯克納加入林茲當地的「聖弗羅里安修道院」少年聖歌隊,修道院裡的巴洛克式教堂建築,以及莊嚴的管風琴音樂聲,都深深地影響到布魯克納往後的創作理念。
除了管風琴與宗教音樂之外,布魯克納最重要的創作,就在於「交響曲」方面。布魯克納在年近四十時,才開始創作生平第一首交響曲,在和聲運用上,則是試圖以大型管弦樂團模仿管風琴的音響效果。儘管在當時,有許多音樂界人士和社會大眾無法認同布魯克納的交響曲,甚至在二十世紀前半沉寂一時,但是在1960年代之後,愛樂者漸漸見識到這些作品的精髓,並且把布魯克納奉為十八世紀以來最重要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。

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

單集收錄

Music People,People love music!



出生於奧地利鄉村的作曲家布魯克納,是個個性樸實的鄉下人,他三十九歲才開始寫作交響曲,後來卻成為西方音樂史上,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。

早期布魯克納在撰寫交響曲時,因為缺乏自信,再加上當時的交響樂團與指揮,曾經拒絕演出他的交響曲,因此,布魯克納不但常常修改自己的作品,還允許別人動手修改,所以,他的交響曲往往有好幾個版本。

布魯克納過世後,維也納成立了「國際布魯克納協會」,致力於布魯克納樂譜的編輯工作,其中的關鍵人物,是音樂學者哈斯,以及他的學生諾瓦克,他們兩位校定的樂譜,分別稱為「哈斯版」和「諾瓦克版」,從此,布魯克納的交響曲詮釋,有了權威的學術依據,他的音樂理念,終於得以撥雲見日!

?>

請先登入會員

加入音樂庫

加入音樂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