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11 貝多芬對拿破崙的愛與恨

葉綠娜「談」鋼琴

預計下架時間:---無


簡介

西元1804年,拿破崙稱帝,將法蘭西共和國改為帝國,憤怒的貝多芬因此撕毀題獻給拿破崙的「英雄」交響曲的最後一頁,也在此時開始創作作品第五十七號「熱情」奏鳴曲,反映了內心對於現實的失望,以及日益嚴重的耳疾,音樂在此達到最戲劇性的爆發。
作品第一○九號題獻給好友布蓮塔諾(Maximiliana Brentano),是唯一非貴族的題贈者,第三樂章的主題來自於貝多芬的聯篇歌曲「致遠方的愛人」(An die ferne Geliebte, Op. 98),而作曲家也在譜上提示「充滿著歌唱,帶有最內在的感情」(Gesangvoll, mit innigster Empfindung)。

葉綠娜 貝多芬 拿破崙 熱情

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

單集收錄

00

:

00

:

00

00

:

00

:

00

創作背景


Antonie Brentano (1780~1869)

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, 1770~1827)的F小調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「熱情」,是一部充滿戲劇性的作品,樂曲中充分展現出貝多芬音樂創作中期的特色,與「月光」鋼琴奏鳴曲、「悲愴」鋼琴奏鳴曲,以及「華德斯坦」鋼琴奏鳴曲等三部作品,並列為人們最喜愛的貝多芬「四大」鋼琴奏鳴曲。不過,在這四部作品中,除了「悲愴」的標題是貝多芬親自寫下的之外,其餘三首的標題都不是貝多芬所命名的。 

貝多芬的「熱情」鋼琴奏鳴曲,全曲以緊湊的奏鳴曲形式寫成,充滿不安與苦惱,也帶有飽滿的力度與熱情,彷彿暗示著狂烈風暴即將來臨一般。樂曲飽含貝多芬的主觀情緒和強烈個人特質,就如同是貝多芬深長而熱情的呼喊,反映了他對當時政局的感觸,包括反封建、反獨裁的自由民主思想,以及表達對於拿破崙稱帝的憤怒。法國文學家羅曼‧羅蘭 (Romain Rolland, 1866~1944)曾說,這部作品是「如同火焰般的急流在花崗石的軌道上急洩而下」,可見這首曲子的強大爆發力。 

另外,「熱情」鋼琴奏鳴曲,和傳說中貝多芬永恆的戀人泰麗莎(Therese),也有密切的關聯。貝多芬生命裡其中一位女性茱莉塔(Giulietta),是匈牙利布隆斯維克家族的親戚,而這個家族中的姊妹檔,泰麗莎與妹妹約瑟芬(Josephine)則是貝多芬的學生,可能都和貝多芬有過戀情,所以貝多芬與這個家族的關係可說是相當緊密。在創作「熱情」奏鳴曲時,貝多芬正熱切地追求泰麗莎,由於貝多芬的真誠,伯爵伉儷同意了貝多芬和自己的女兒訂婚。而為了答謝伯爵的好意,貝多芬便將這首壯麗的「熱情」鋼琴奏鳴曲獻給了布隆斯維克家族。 貝多芬最受到世人尊敬與推崇的原因之一,正是他能從困境中重新昂揚挺身,藉著更強韌的精神力量,寫出內容更充實、更具精神深度,並且充滿熱情的音樂,從他的作品裡,常常能感受到這種堅強的生命意志力! 

當我們對照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, 1770~1827)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的時候,會發現它們都各自有一個標註「如歌的」樂章,例如「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」的第三樂章是「如歌的行板」,「第三十一號鋼琴奏鳴曲」的第一樂章是「如歌的中板」,「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」的第二樂章則是「如歌的慢板」,我們不禁會問,為何貝多芬晚期開始喜歡歌唱?貝多芬的音樂,聽起來真的像是歌唱嗎?而1823年完成的第九號交響曲「合唱」,也加入了歌唱的元素,這是巧合嗎? 

除了「如歌的」,晚期的創作也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兩極化特徵。一個是形式最簡單的「變奏」,而另一個是表現最抽象的「賦格」。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「漢馬克拉維亞」的第四樂章是「有序奏的賦格」,「第三十一號鋼琴奏鳴曲」的第三樂章也是有一個以慢板當作序奏的賦格。除此之外,「第十三號弦樂四重奏」原本的終樂章,最後單獨出版的作品編號133號「大賦格」,以及第九號交響曲「合唱」即將結束之前,同樣有一段關鍵性的「賦格」。 

而形式相對簡單的「變奏」,則出現在只有兩個樂章的「C小調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」,第二樂章就是形式最單純的變奏曲。而在這首「降E大調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」的第三樂章,也是最後一個樂章,同樣以變奏曲的方式表現。 

如果注意貝多芬的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,單純從樂章架構來看,可以說他已經進入「隨心所欲」的境界,「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」雖然是三個樂章,但第一和第二樂章幾乎是接連演奏不斷,形同兩個樂章。「第三十一號鋼琴奏鳴曲」是三個樂章,而「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」又是兩個樂章,且兩個樂章也是幾乎沒有間斷,甚至可以視為只有一個樂章。 

此外,貝多芬晚期的創作,在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個樂章,似乎不再像以往「激烈」,樂章結構都選擇相對和緩,包括「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」是「簡單而如歌的,相當慢的慢板」,「第三十一號鋼琴奏鳴曲」是「慢板的序奏-從容的快板賦格」,而「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」是「如歌而充滿感情的行板」。 

「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」和「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」以及「迪亞貝里主題變奏」,都在樂譜出版時,標註題贈給安東妮‧布倫坦(Antonie Brentano, 1780~1869)。而在「第三十號鋼琴奏鳴曲」中又引用了連篇藝術歌曲「致遠方的戀人」中的段落,因此有人推測這位貴族夫人,是在貝多芬遺留書信中提及,可能的「永恆戀人」。

樂曲架構


F小調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「熱情」,作品57 Piano Sonata No.23 in F Minor, Op.57, 'Appassionata'  第一樂章 甚快板(Allegro assai),奏鳴曲式 貝多芬將內心的衝突直接顯露於音樂中,他運用了簡單的分解和弦,架構出龐大、嚴謹的第一樂章,由寂靜的琶音式弱音展開第一主題,接著,導入著名的「命運動機」,掀起生動的戲劇性高潮。接著出現的第二主題則如同歌唱般,彷彿帶著光明與希望的旋律。接著則以A小調呈現粗暴的樂念,這個樂章就在洋溢著對比風格的氛圍中結束。  第二樂章 流暢的行板(Andante con mo

您已經是AOD會員? 登入
愛樂
立即訂閱您專屬的音樂饗宴
  • • 華人世界最大的古典(經典)音樂資料庫。
  • • 特色主題AOD、OnLine自由搭配聆聽。
  • • 隨時更新,精選最有價值的內容上架。
  • • 人性、溫度、接地氣!老少咸宜,隨選隨聽!
查看訂閱方案

繼續閱讀此篇文章

單集收錄
?>

請先登入會員

加入音樂庫

加入音樂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