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1 傳統與前衛的平衡?

葉綠娜「談」鋼琴

預計下架時間:---無


簡介

德國作曲家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, 1770~1827)的鋼琴奏鳴曲,印證了一位偉大天才超越時空限制的才能,他將人類各種情感付諸於音樂,並以德國式的理性邏輯和緊密樂思、架構,透露了一生中所經歷的深層內心世界。早期的風格都是西元1800年貝多芬三十歲以前完成的作品,結構古典而精簡,符合古典時期的傳統,然而卻又具有大膽的開拓與獨創性。

葉綠娜 貝多芬

立即購買 即刻聆聽

單集收錄

00

:

00

:

00

00

:

00

:

00

創作背景


貝多芬將三首鋼琴奏鳴曲題獻給海頓

一般人對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, 1770~1827)的印象是位作曲家,不過事實上,貝多芬最初是以技巧卓越的鋼琴家在維也納成名,鋼琴不僅是他在音樂上的演奏工具,從他的鋼琴音樂創作中,可以發現貝多芬強烈的個人性格,例如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中,最早的三首作品(作品編號2-1、2-2、2-3)都是以四個樂章為架構,顯露出貝多芬的企圖心,而這獨特的性格和同時期其他作曲家不同。

西元1790年底,二十歲的貝多芬與奧地利作曲家海頓(Franz Joseph Haydn, 1732~1809)會面,並接受了海頓的指導。不過,貝多芬對於在海頓門下的學習感到非常失望,充滿求知欲的他認為當時海頓並沒有給予他合適的指導,也因此年輕氣盛的貝多芬和海頓的相處並不融洽。儘管貝多芬後來更換了老師,他仍將1795年完成的三首鋼琴奏鳴曲題獻給海頓,表達先前授教的謝意。海頓很早就認為貝多芬會有所成就,但並沒有料到貝多芬對樂壇帶來這麼深遠的影響。

樂曲架構


F小調第一號鋼琴奏鳴曲,作品2之1 Piano Sonata No.1 in F minor, Op.2/1 第一樂章 快板(Allegro) 貝多芬的「第一號鋼琴奏鳴曲」,具有悲劇的性格。第一樂章採用奏鳴曲式,結構簡潔而明確。開頭緊湊的第一主題旋律,經常被拿來和莫札特 (Wolfgang Amadeus Mozart, 1756~1791)的「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」終曲樂章對照,表現強烈的情緒。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則運用圓滑奏,相對於以斷奏表現的第一主題,第二主題呈現出優美的旋律線條。 第二樂章 慢板(Adagio) 這個樂章帶有樸素、自然的情感,表現慢板樂章中一貫

您已經是AOD會員? 登入
愛樂
立即訂閱您專屬的音樂饗宴
  • • 華人世界最大的古典(經典)音樂資料庫。
  • • 特色主題AOD、OnLine自由搭配聆聽。
  • • 隨時更新,精選最有價值的內容上架。
  • • 人性、溫度、接地氣!老少咸宜,隨選隨聽!
查看訂閱方案

繼續閱讀此篇文章

單集收錄
?>

請先登入會員

加入音樂庫

加入音樂庫